★天机在丑 / 紫府寅申 · 2022年 12月 5日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博客中贴了近三周写的两篇新文,腾讯太敏感,发不出来。去博客里找吧。

本周分享一张案例,因涉及家庭人伦,小编不便分析。不过案例比较有研究价值,也比较好分析,如不想分析的话,大家当作小故事看就好了。也希望读者读文的时候不要以当下的思想观念去审视前人。因为文中描述的很多事,小编看了也感觉不可思议。

近来小编在整理手头已考校好的案例,突然整理到一位“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颜元(江湖人称“颜习斋”)的案例。

颜元是清初我国六大思想家之一,亦是十七世纪我国北方形成的重要思想流派–颜李学派的创始人。清朝灭亡后,颜元从祀孔庙。

颜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哲人,从祀孔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至高无上的荣誉,没有之一。从孔子时代到民国那么长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大地上朝·代·更·迭,才俊辈出,够格入祀孔庙的贤哲仅173人

大思想家的历史定位高不高?从祀孔庙厉不厉害?怎么着也得出生于簪缨世家抑或是书香门第啊。恰恰相反,颜老夫子就是一“乡野老农”“赤脚医生”“学堂教书匠”。所以,也有人称他为“农民中的圣人”。

小编对颜老夫子的学问不感兴趣,反倒是对他的家庭关系更感兴趣。案例看了这许多,似颜老夫子这么纷乱的家庭关系,小编遇到的不多。明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或可与之PK一下。

趁年轻,我们来捋一捋颜老夫子的家庭关系。怕再过几年小编老了就理不清了。

事儿吧还得从三四百年前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刘村说起,该村有位叫朱九祚的年轻人,家境尚可,家人很早就为他定了一门亲,成亲之后,这一年两年媳妇儿始终没怀上孕,经郎中多方诊治,药吃了不少,依旧是无法怀孕,承继子嗣无望,老朱家可急呢,咋办呢?要不?去别人家抱养一个娃儿来养吧。

可是去哪里找娃来养呢?后经人多方打听,在保定博野县北杨村有一户姓颜的人家,因家境极为贫困,无力抚养新生的一个娃儿,此娃名曰:颜昶。朱家经中间人在其中牵线搭桥便抱养了颜昶回蠡县作养子,颜昶随后改姓朱

可是这颜昶毕竟不是朱氏家族的血脉啊,大家懂的,以前的宗·族·思·想要远胜于今日。所以,颜昶在朱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常受家人和族人的歧视欺凌虐待。这日子简直没法子过了,好想逃离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家啊。可是没法过也得过啊,自己又飞不出他们的手掌心。再忍忍,等自己长大了就可以了。

一转眼小颜昶长大了,朱家给他许了一门亲事,颜昶成亲了。成亲没两三年,颜昶的夫人就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可把朱家人乐坏了,为娃儿取名朱邦良,又因娃儿出生时朱家正在园内凿林,故为娃儿取乳名叫:园儿

虽说朱家有后,但颜昶的境遇并没有改观多少,被乡人族人歧视欺负害怕了,“逃离这个家”的念头从未改过。

公元1638年,皇太极帅八旗军侵扰京津附近,兵犯河北地区,颜昶趁着兵荒马乱逃往关外,自此音信全无与朱家彻底断绝了联系。

颜昶的孩子和老婆有没有跟着一起逃离朱家呢?没有,颜昶属于抛妻弃子,独自奔逃,无牵无挂。这一年小园儿虚岁4岁。其实,颜昶逃离朱家之前还有一个儿子叫:二园,即园儿的弟弟,但出生后不久夭折。

你还别说,朱家人虽说对颜昶有点歧视和虐待,但对生在朱家的园儿却是有几分疼爱。尤其是朱九祚的妻子对待这个“养孙”真是没得说。

园儿的母亲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大家懂的,朱家对颜昶这个抱养的养子都不算太好,那对这个养子娶来的媳妇呢?更何况养子已经溜得无影无踪,园儿母亲的日子也不好过呐!

却说颜昶抛妻弃子逃遁之后,朱九祚心理总是不爽的,再加上乡人的闲言碎语:“唉,看,抱养来的就是不靠谱,这不溜了嘛,果然不亲呐。养了一只白眼狼。”

“别说人家颜昶不地道了,朱家又地道了嘛?但凡对他稍微好一点也不会这样。这事儿一个巴掌拍不响。”

杂七杂八说啥的都有。

咋办呢?再纳一房妾室吧,你还别说这妾室过门之后没几年便给朱九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曰:朱晃,此年园儿虚岁十一岁,小叔出生。

小叔一出生,朱九祚对园儿母子的态度就极为不好了,朱老头把远近亲疏分得可清了。第二年,园儿的母亲因为受气也离开了朱家,改嫁到别的地方去了。只留园儿一人在朱家。可怜的园儿…父亲失踪了,母亲改嫁了…自己的爷爷奶奶也不是亲生的爷爷奶奶。

没多久朱家摊上了一起官司,犯事的是朱九祚,这朱九祚也是怕事,事发之后撒丫子跑外地躲起来了,官府来拿人,朱九祚已遁,只剩刚刚成家的养孙园儿在家,这养孙便被官府抓了去,索性园儿应对有据,官府也没关他多久就把他放了出来。这场官司之后,朱家的境况大不如前。

再过几年小叔朱晃也长大了,不过这朱晃心术有点歪,知道了园儿的父亲并非是自己父亲的亲生骨肉的家庭内幕之后,便伙同自己的亲生母亲撺掇父亲朱九祚将园儿和父亲的原配逐出家门,可不能让园儿跟自己争家产。朱九祚的原配作为当家主母也被小妾和小妾生的儿子欺负得不成样子。

可怜的园儿,自从朱家败落之后,一边种田,一边行医,一边教学,辛辛苦苦赚钱养家。唉,孰料竟落得这步田地,心寒呐。

无奈园儿只得带着养祖母另觅新居,搬往他处。

在园儿三十多岁的时候,自己的养祖母去世,祖母去世得有人披麻戴孝啊,而园园的父亲又失踪了,园儿便代父守孝,园儿哭得那叫一个伤啊。乡人见了无不落泪:“唉,这园儿的命也着实够苦的了,父亲是抱养的还失踪了,母亲改嫁了,整个家里对他最好的就是这养祖母,还去世了。园儿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乡人的担忧并不没有道理,养祖母活着的时候,朱九祚父子和妾室对园儿都不怎么好,家庭发生矛盾了尚有养祖母在其中调和一下。

养祖母死后,小养祖母和小叔更是变本加厉,后来冲突都严重了什么地步了呢?朱晃挑唆朱九祚把园儿给杀了。某日夜,爷俩真要动手了,幸亏园儿平时身手还算敏捷,跳墙逃走了,这才躲过一劫。可是躲过了又能怎样呢?朱晃还是不放过园儿,不仅把朱家的家产全部霸占了,而且还把园儿自己置办的家产悉数霸占。园儿这日子过得也太他妈难了……家宅不宁已经够烦人的了,受欺负的还是自己就更郁闷了。

唉,朱家的家产多是园儿教书行医种地辛辛苦苦攒下来的,朱九祚家其实在官司之后早就衰了,朱晃还以为都是自家的家产呢!

初园儿并不知道父亲是朱家抱养来的养子,但在为祖母治丧的过程中隐隐约约从乡人背后的议论声中得知自己的父亲其实不是祖母的亲生儿子。再看朱家父子对自己百般凌虐,祖母死后变本加厉,心里也泛起了嘀咕:“难道我父亲真不是爷爷亲生的儿子?”

为了弄清这个传言到底是不是真的,治理完祖母的丧事之后,他找到了母亲改嫁的村子向母亲问明情况,母亲向园儿阐述了一切。这时园儿才知自己原来不姓朱而是姓颜。

得知身世之后,他开启了一场寻根之旅,历经周折找到了当年抱养父亲的介绍人,又从介绍人口中得知了自己亲生爷爷奶奶的住处,找到祖籍地时,爷爷已不在人世,奶奶已八十高龄尚在人间。后来,园儿认祖归宗,由朱改为颜姓,自此改名颜元,字浑然,号习斋。当时,北杨村的颜姓族人为颜元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中国思想史上大名鼎鼎的“颜习斋”终于诞生了。

颜元像

颜元也终于明白当年父亲为什么那么狠心“抛妻弃子”失联了。若说颜元一点不怨恨自己的生身父母吧,这是说谎。但是,想恨却又恨不起来,因为朱家实在呆不下去了,除了养祖母之外,全员恶人。

颜元遁走的父亲真没下文了嘛?有啊,后来颜元去关外寻找父亲的消息,大街小巷贴告示,向路人发传单。

在沈阳,一女子看见了告示,知道颜元要找的人正是是自己的父亲,她与颜元联系上了,也确信是找对人了,颜元想见见自己的父亲,女子把颜元带到了一座坟墓前。原来,颜元的父亲遁往关外之后,在关外自谋生计,做了点小生意,后来在关外娶了一房夫人,夫人无法生育,后又娶一位,生了一个女孩,待颜元寻亲时,父亲已故去多年。兄妹相认,在父亲坟前抱头痛哭。颜昶在关外虽说不是富贵人家,但小日子过得也算和和美美,至少不受欺凌了。颜昶也并非不挂念颜元母子,在关外安定下来之后,曾有一次想回来看看这母子,但是走到关口的时候,被官军拦了回去。

颜元这家庭关系乱不乱?若还不够乱?别急,还有呢。

话分两头啊,颜元成亲是在朱家成亲的(以前结婚早,十四五六岁就可以议婚,颜元是婚后很多年才知身世),

颜元成亲第一年,喜欢修仙,不喜闺房之事,不近女色,故与夫人比较疏远。后来感觉修仙太缥缈了,比较务虚,遂断修仙之念,这才肯接近夫人,行那夫妇之礼。

两性一接近就容易生小孩啊,颜元与夫人后来生了一个娃儿,但五六岁时便夭折了。古代娃儿夭折还算比较常见,夭折了再生呗,可是颜元的夫人始终没怀上孕。

唉…想想颜元这夫人也着实是可怜得紧,老公在家里备受家人欺负,自己和老公辛辛苦苦赚点家业还被小叔和小祖母霸占了,生个娃儿吧,还夭折了。更气人的是:颜元这夫人是弃·婴,颜元的老婆出生后因战乱被家人弃于道旁,生死由天,幸得一好心人路过捡回去收养,7岁与颜元定下婚约,长大后便嫁给了颜元。即:颜元的夫人也不是岳父岳母亲生的。

大家别看颜元是他那个时代六大思想家之一,但是思想家也有时代局限性啊,他也想传承子嗣啊,可偏偏夫人不能再生了。咋办呢?买·妾

你说这大思想家也真够点背的了,第一回买·妾,媒人把姑娘描绘得天花乱坠,纵使不是沉鱼那也是落雁啊,那小身段简直就是一个婀娜啊,绝对模特身材大长腿啊。标准的九头身。

颜元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可是常混淘宝的我们都知道买家秀跟卖家秀能一样嘛?颜元交了钱之后却买来一个“矮子”,可把颜元气坏了。颜元的原话是:。可以想象得到这女子是极矮的,要不然不会写文吐槽。

这第一回买妾算是被媒人骗了,咋办?认栽吧。可是,买来的这个妾室也无法生育。

时隔几年,颜元买·妾·生·娃的心又荡漾起来了,这回不能再找之前那个媒人了,那人就是一骗子。

这次另找的媒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冰雪聪明,秀外慧中,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女子作妾室,颜元一听,这样的女子好啊,我们读书人跟这样的女子很搭哦!

颜元一听媒人这么描述,心花怒放啊。自己纵然再点背,也绝不可能在买·妾这事上被人连坑两回的,概率实在太小。他赶忙付了定金,谁成想这次领回家的却是一个“痴傻憨愣”女子,连正常人的智力都跟不上,就是一个痴呆,还不如第一个“短”的。太点背了,这回颜元又被骗了。

这次颜元真生气了:都说三四百年后网店没良心,你们这些媒婆更没良心啊,你妹,信你们媒婆这张破嘴,还不如信世上有鬼,退钱。

颜元找到媒婆把定金要了回来,把领回家的痴傻女子还了回去。可是,这媒婆一转手又把这痴·傻·女·子·卖给了别人。

颜元是读圣贤书的,人家女子虽然痴傻,但始终是人啊,他把女子退回钱索要回来之后,总感觉对这女子有几分愧疚,怕别人把女子买回去之后欺负她,良心有道坎过不去,寝食难安。后来,又找到买家花钱把这痴傻女子买了回来交还给女子的父亲。言外之意,颜元这钱花了,妾没买成,顺手做了件好事。

彼时,恰有一位叫李塨的才子被父亲推荐到颜元门下,李塨正犹豫不决呢,目睹了颜元处理痴傻女子的全过程,见颜元如此行事,当机立断:此人以后就是我老师了,做事儿贼拉敞亮,办事能盖得严脚后跟。有大儒风范。

这李塨后来便成了颜元门下弟子的佼佼者,“颜李学派”中的李便是这李塨。李塨也是我国那个时代重要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教育家之一。数百年后,师徒俩手牵着手儿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了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了。李塨也于1919年跟颜元一起从祀孔庙。属于173人之一。

话说,颜元后来有没有孩子?没有,无儿无女,买妾被骗了两回之后,颜元又纳了一房夫人,依旧没有生育。

在未改姓颜之前,他抱养了一个朱氏家族的娃儿作养子,后来颜元认祖归宗了,又把娃儿还给了娃儿的父亲,改姓之后又在颜氏家族中找了一个族侄作养子,晚年时候他还收了一个养孙

河北地区有个漳南书院非常著名,当年就是颜元主事,1696年,有乡绅慕颜元之名请颜元执掌漳南书院,颜元去后在书院里设置了非常详细的“分科”,类似于我们当代的国际贸易,新闻学,经济学,电子工程,建筑学这类分科,大家可不要小看分科,这在我们当下看来是稀松平常的,但在他那个时代是个创举,对我国教育发展史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隐约泛着现代职业教育的雏形。

颜元半生坎坷,晚年有人邀自己执掌书院,总算是熬出来了吧。可惜,颜元执掌书院不到半年,漳水突然泛滥,将书院淹了,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想干点事咋就那么费劲呢,连老天都跟自己作对。

看看颜李学派的粉丝还有谁?

颜老夫子这人生境遇,如果换在小编身上,小心脏真当受不了啊…但是,颜元乐观地面对了自己人生的不幸,家中都乱成鹅毛了,还能搞出大学问,佩服佩服。抛却学术不论,只这一点就足够我们后人学习的了。

话说,颜元学术那么厉害,咋就不想考个进士做官呢?他的学术思想就是:反对八股取士,他感觉天下读书人都去死钻这四书五经八股文是属于埋没人才,净整虚的。他讲究实学实用,人学一门技能,到社会上能发挥实际的用处才是好学问。这些思想跟官方提倡的宋明理学唱反调。你说他能去考嘛?曾经考了一次试,中了秀才,还只是为了博养祖母高兴而已。不是考不上是不想考而已,看不上。

颜元那么大一学术咖,一辈子没写多少书,也很少去外地讲学,就在河北保定周围转悠。没办法,家庭状况不允许,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不过河北够用了,颜元在河北一代有名字可查的学生就有百余人。

他的学术思想便是由其门生传播出去的,尤其这李塨喜欢旅游,广交天下才子,很多当时著名的学者非常欣赏李塨的学术思想,而李塨又是跟颜元学的,这颜李学派的名气就打响了。民国时,国家积弱,新文化引入,颜李学派思想更受推崇。

那颜元的老师又是谁啊?唉…颜元小时候曾经跟吴洞云学习过三四年,吴洞云也是河北地区大才子啊,后来颜元没办法再跟吴老师学习了,为什么呢?因为颜元把老师的老婆给惹怒了。颜元12岁那年,吴洞云的婢妾给吴洞云生了一个儿子,小孩还没刚出生,吴洞云的老婆就把小妾生的小孩扔在了马槽底下,为什么要扔?这不明摆着的嘛?还不就是后宫争宠立嗣那点破事儿。颜元看这婴孩十分可怜,便把小婴儿连同婴儿刚出生带血的胞衣抱回家让养祖母喂这个娃儿。而吴老师的老婆发现娃儿不见了,以为婢妾把娃藏起来了,开始揍这个婢妾,吓得婢妾逃到朱家躲了起来,直到吴妻气消了才敢露面。可是,自此朱吴两家便结了梁子了,颜元也别想跟吴洞云学习了,因为老师的老婆火力强劲惹不起啊,谁让你搅了正宫师娘的“好事”了呢。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此言不虚啊。名人的日子其实也挺不好过的…家事与成就高低无关

八字出自《颜习斋先生年谱》·作者·门人·李塨·王源

(李塨不仅是颜元的得意弟子,同时还是颜元挚友的妹夫。王源比颜元大七八岁,年过半百投入颜元门下,也是著名思想家,后来他离家出走了,老婆也失踪了。)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网上找找颜习斋年谱读读。道客巴巴,豆丁有电子档。本文写的颜元先生的生平履历包括买·妾·被·骗,此书也有记载。小编逐年核对过颜公的流年,生平基本吻合。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分析吧。

,文末:我们这个时代会不会发生文中描述的这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