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顺着奴仆宫继续往下写,前文小编写道:“奴仆可以代表交友,但是,交友绝对代表不了奴仆。”,我们平时如果去审普通的人际关系,还是要细审奴仆的,只是我们考虑财富的时候要把奴仆参考进来。
很多人对人际失合不以为然,感觉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我能有钱,有权,有名,人际失合根本不是个事儿。如果这样认为就错了,这个奴仆宫,小编每次给自己的学生讲一四四诀的时候,都要花大量精力去讲,甚至要比财帛官禄这类宫位的四化来得紧切。为什么呢?人际失合了,轻点就是吵架,严重的可以要人命。
让我们将时光轴拖回大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这一年,在华夏大地北方的九大军事边防要塞上有一颗被砍落的人头在轮流传递,这颗人头每传至一处,当地的老百姓无不色变,将军死得太冤了,我大明又失柱石,这不是自毁长城吗?守边的将士也多是为之痛惜,然而,这种痛惜也只能深深地埋在心中,敢怒而不敢言。当然,也有少部分人见其人头已落暗暗心喜。这颗被砍落的人头是谁的?乃是原辽东经略兼兵部尚书:熊廷弼之首级。史称“传首九边”。
大明北方九边重镇
熊廷弼,江夏(武昌)人士也,幼年家贫,好读书,经常边放牛边读书,十分刻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其虚岁三十岁那年,考中进士,以文臣身份踏入官场。因为自己就是放牛娃出身,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且自身有不少才能,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为官也十分廉洁,所以,熊廷弼这官起初做得顺风顺水,由小推官升为御史,然后由御史而升为辽东巡按。在辽东地区初始的几年里,熊廷弼依旧为老百姓做很多好事,但是,他有一点毛病就是:性子比较刚,脾气爆,还爱骂人,又不肯同流合污,治军比较严,官吏无论大小一旦犯纪,一律严办。也因此得罪了朝中不少人,也没几个喜欢他的。这点有点像戏文里的包公啊。不过还好,自己一身正气,也没啥把柄,被他得罪过的人想弹劾他也没用。
1619年,明军在与后金的萨尔浒之战中大败,元气大伤,经朝廷商议,决定将主抓军事的原辽东经略杨镐革职下狱,但是,后金虎视眈眈的这个军事重镇不能没主将啊,派谁去呢?我大明还是有很多人才可派的嘛,想来想去,决定派熊廷弼过去接任这个位置,他虽文臣出身,但是他通晓兵法,箭术不错,同时还对当地的百姓,地理,风俗以及后金的动向比较了解,所以,熊廷弼被升为兵部侍郎代替杨镐为辽东经略,临行前并御赐尚方宝剑,让其有先斩后奏的权利,熊廷弼还没到辽东,开原铁岭相继失守,百姓四散逃窜,熊廷弼一边安抚百姓一边斩逃将罢主将,之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整顿,终于使当地军民不再四处飘荡了。
1620年,对他特别信赖且赐他尚方宝剑的明神宗驾崩,新君上位。朝中有人开始拿熊廷弼的一些小过失搬弄是非了,姚宗文是其一,当年姚宗文想熊廷弼走后门补缺,熊廷弼没愿意,后来,姚宗文又去别处走后门,走通了,靠着一路巴结终于获任,真当不是冤家不聚头,姚宗文竟然被派到辽东检阅兵马,彼此意见多不一,寻机抓把柄,上奏。又有一人名曰刘国缙早些时间因为一些过错,被熊廷弼惩处,也心存怨恨,本身刘姚二人是师徒关系,朝中各种诋毁,别管有的没的,只要是脏水就往他身上泼。小错说成大错,没错说成有错,自己师生俩合谋不要紧,还鼓动其他对熊廷弼有怨恨的大臣一起添油加醋。
可怜这朱常洛当了不到一个月的皇帝也驾崩了,1620年的中华不好过啊,连崩两位皇上,朱由校继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弹劾熊廷弼的人越来越多,最后,熊廷弼请辞,交出尚方宝剑,竭力请圣上派人去调查他,反正身正不怕影子斜,结果皇帝还真派人调查他了,不仅朝中大臣弹劾的很多事子虚乌有,而且,还查出一堆功绩,唯一的过失就是:老是想辞职,辜负圣恩。存辽抚民皆有奇功。
1621年,辽东接连传来城池失陷消息,将士死伤无数,后金入侵之势,势如破竹,朝野震惊。有些大臣就感慨道:“如果熊大人在,怎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此时,吾皇想起熊廷弼了,想重新启用熊廷弼镇守辽东,可是,熊廷弼生气了咋办?
于是乎,圣上下旨将以前弹劾熊廷弼的官员罢官的罢官,降级的降级。圣上将熊廷弼升为兵部尚书,又赐尚方宝剑,二十万大军任由其调动,命他镇守辽东,临行时,圣上亲率各级文武大臣为其饯行,各种小礼物赐了一堆。此时,是熊廷弼一生最高光的时刻。试问,古来人臣有几人能获此礼遇?对于一个朝中无靠山,放牛娃出身的熊廷弼来说更是不易。然而,人生达到顶峰的时候,也意味着开始走下坡路。
朝廷为熊廷弼派了一位名叫王化贞的巡抚辅佐他,然而,王化贞平时没学过军事,还爱说大话,轻敌,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跟熊廷弼的意见多有不合,屡次建议,熊廷弼皆不采纳,同时上书朝廷请朝廷警告下王化贞,不要对自己节制太过,以免坐失战机。于是乎王化贞也心生怨恨,久而久之,经抚二人矛盾日渐增加。
然而,因为熊廷弼朝中无靠山,还爱得罪人,而王化贞的党徒很多,又都是朝中重臣,当时的首辅就是王化贞的老师。所以,一有矛盾分歧的时候,朝中重臣偏向王化贞的比较多,大臣们早就想把熊廷弼撤了,太能嘚瑟啦。终于,后金利用了辽东经抚不合的劣势以及间谍之功,于广宁之战大败明军。
1622年春,王化贞被下狱,熊廷弼被罢官,坐等处置,等了两个月,朝廷三法司会审,决定处以二人死刑。熊廷弼被打入死牢,等候秋决,这时候魏忠贤宦官派出场了,跟熊廷弼商量,如果能拿出四万两银子给他,可以判死缓,起先熊廷弼答应了,可后来呢,熊廷弼反悔了,想我堂堂一丈夫,生要生得磊落,死也要死得磊落。魏公公怒了:“你拿我九千岁当小孩耍?”
于是极尽东厂之所能,趁熊廷弼兵败失势,各种污蔑熊廷弼,加上熊廷弼平时朝中得罪的人太多,其他平时积怨的人也纷纷添油加醋,朝臣们各种数落他的不是,墙倒众人推。熊廷弼就只有一张嘴,有理也说不清,而诋毁他的大臣很多。胜败乃兵家常事,且广宁之败主要原因不在熊廷弼身上,在于王化贞。熊廷弼可以论成死罪吗?
终于,圣上敌不过群臣的那些说得头头是道的谏言,怒了,心里想:“真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熊廷弼,白瞎了我四年前给你饯行的那顿饭。”于是乎,1625年秋下令斩首熊廷弼,并将其首级传至九边重镇,警示守边将士。俗话说,人死万事皆了,而熊廷弼死后,依旧谗言不断,大臣们纷纷说熊廷弼生前贪了多少多少军费…于是乎,下令抄家。可是,熊廷弼没有贪他们弹劾的那些银子啊,咋办?那就连他叔叔大娘,七姑八姐,三姨四舅的家一起抄,凑够了弹劾奏本上说的那个数才行。后来,大儿子被逼自杀。四年后,有朝臣请奏崇祯皇帝为其平反,崇祯不允,只是允许他儿子把他的人头拿回去与尸身放在一起安葬,此时熊廷弼才得了一个全尸。
熊廷弼死后十九年,1644年,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大明王朝全剧终。南明以及反清复明诸事也只是电影后边的彩蛋了,大局已定,小泥鳅泛不起大浪了。
后世史书多为熊廷弼之死而鸣不平,甚至是大清的皇帝都为熊廷弼之死扼腕叹息。多有史家在幻想假令熊廷弼不死,会否改写中国历史?总之,辽东三杰,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无一善终。孙承宗虽是自缢,但他的结局要好很多。正所谓:“文死谏,武死战”,为将者,不死于敌军而死于我军,这是最窝囊的一种死法。不得不说,熊廷弼是中国历史上众多悲剧英雄中的一个典型。
后世讨论熊廷弼的文献俯拾皆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熊廷弼之死,死于党争,死于人际失合,死于自己的小性子。然而,这一切都不影响他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将领之一。
可能,有的同学大概已经猜出来熊廷弼的命盘大致有什么样的配置了。
小编把熊廷弼的命分享给大家研究一下。他的八字,大家百度不到的,术界独家。
江夏黄乡熊氏宗谱
熊廷弼之命
小编做一个很简单的人际失合的短评:
A.先天忌落兄友,且为文曲黑锅忌。(已暗示此人先天命盘就埋着一个人际失合的地雷。而且是流言蜚语的化忌,小编感觉这种忌在哪个朝代都不好,吐沫星都能把人淹死。如果事情属实,死得不冤,怕就怕有添油加醋者。友情提醒:岳飞死于“莫须有”的罪名,他死之年文昌化忌。本事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身上的锅也就越大。)
B.若以一文曲忌落兄友就断人人际失合,偏颇,再寻友之后天四化落我何宫。壬干,武曲忌入命,紫微权落官碰煞。这种四化就有问题了,化忌人人皆知不美,那化权呢?化权也不美,仆役权入官,事业遭遇僚属排挤,处处制肘像。小编在课上好像用其他名人的案例说此像,那人亦是遭遇排挤,打压。
C.既然是人际,彼可以来,我可以往,审友不审命,亦失偏颇,命丁天同权落兄友,巨门忌入友官,亦是我对彼亦是无情之四化。
如果一个会怼,一个会忍又或者会装孙子,可能还没事,怕就怕两雄相竞,出现这种情况,摩擦就出来了。摩擦一出来,必有一者受伤。
A+B+C三个条件同聚,基本可断人际失合,更不消说飞廉指背之类的绯闻星了。
这盘子简单,初学者基本靠一文曲忌就能蒙对。
现在可以回头找找公众号里写过的大清的“九子夺嫡”事件,这时候再去看雍正之命就知道为啥会出现“九子夺嫡”事件了。用的一四四口诀,跟熊廷弼一模一样。只是雍正帝那是弟兄几个不合,要与兄弟宫在一起彼此四化。
至于,熊廷弼身上的小个性,建议不要往“武曲七杀”上扯,是有点关系,但不大。要扯就往他福德四化扯,或者是归于命宫之丁卯+武杀,包括甲年出生的武杀在卯都要注意人际问题,其祸若不在颛顼,必在萧蔷。以前小编写贪狼,开了一个玩笑,贪狼属甲木,甲木属胆…戊贪阴右机…这是一个机会主义者的四化,当时用了一个词“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确实是说了贪狼的星情。那么这个贪狼权呢?用编式的语言风格就是:“权壮怂人胆,贪狼又是胆,你猜呢?”
唉…纵使这样,还是敌不过朝中群臣的口诛笔伐,三人成虎,人言可畏。
亲,你在办公室中有没有被人排挤过?或者被同事在上司面前说过坏话?办公室政治也是分帮结派的。门户小的还是尽量避免陷入人际漩涡和党争。当代就不是圣上下旨斩首了,而是人际一旦失合,就自己解决了,比如,谋杀。
“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教训中吸取过任何教训。”—萧伯纳